品德 【考查形式】選擇題
品德是指個體按照社會道德準則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
1.品德與態度的區別
(1)涉及范圍不同。態度涉及范圍大,只有涉及道德規范的那部分穩定的態度才能稱為品德。
(2)價值內化程度不同。價值內化的各級水平實際上也就是態度變化的水平,但只有價值觀念經過組織且已成為個人性格的一部分時的穩定態度才能稱之為品德。
2.品德與態度的聯系
(1)二者實質形同:后天形成的、內部準備狀態。
(2)二者結構是相同的。
3.品德的心理結構
(1)道德認識
道德認知是指對于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過程在道德上的表現。道德認知是個體道德的基礎,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產生的依據,對道德行為具有定向的意義,是行為的調節機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認知。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實現及其所引起的一種內心體驗。是品德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道德情感是個體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之一,是激發道德動機和進行自我監督的內心力量,是從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的中間環節,它左右著行為的決策與發動。當道德認知(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成為經常推動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時,它們就成為道德動機。道德動機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
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
①直覺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
②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象而發生的情感體驗;
③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倫理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識性和明確的自覺性,具有較大的概括性和較強的倫理性,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經歷決心、樹信心、立恒心三階段。
(4)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道德形成的最終環節,是指個體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它是個體道德認知的外在表現,是實現道德動機的手段。道德行為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行為技能和道德行為習慣。
各要素之間關系:道德認識是道德心理的基礎和前提,是道德情感產生的依據。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化的橋梁。道德行為是道德認識、情感和意志的具體表現和外部標志。
☆❤☆❤☆❤☆❤☆❤☆❤☆❤☆❤☆❤☆❤☆❤☆❤☆❤☆❤☆❤☆❤☆❤
科信知識拓展:品德與道德的聯系
1.品德與道德的區別
(1)個體品德的內容來源于社會道德;(2)個體品德的形成依賴于社會道德;(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們的最終根源是相同的,它們都要受到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2.品德與道德的區別
(1)研究的范圍不同。道德是社會現象,是人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是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品德是社會道德規范在一個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是個體現象,是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2)形成和發展的條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發展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不以個人品德有無為轉移,具有明顯的社會歷史性和階級性。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受社會的制約,還受個體生理、心理活動規律的制約。所以,盡管有相同的社會、社會階層、教育環境,但每個人的品德行為表現卻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