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 【考查形式】選擇題
態度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和反應的傾向性。
1.態度的心理結構
(1)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2)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如喜歡與厭惡、熱愛與仇恨等,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3)行為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行為的準備狀態。
☆❤☆❤☆❤☆❤☆❤☆❤☆❤☆❤☆❤☆❤☆❤☆❤☆❤☆❤☆❤☆❤☆❤
科信知識拓展:態度的功能
1.過濾功能
態度不但影響個體行為的方向性,也會影響個體對信息的選擇。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接受與自己態度一致的信息,拒絕與自己態度不一致的信息。而且,在面對一致信息時也傾向于注意和評價信息中好的方面。這使得在新對象的認識與判斷中,學生的已有態度擔負著選擇、過濾的作用。
2.調節功能
人的某些態度具有直接滿足情感需要的作用。態度會調節個體的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之所以如此,是個體為了消除內心的不安全感,為此個體就必須采取與需要相符的態度。
3.價值表現功能
價值觀是人們對某一事物的善惡、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人們常通過表態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價值觀。學生的價值觀往往取決于其需要、動機、理想、信念等個性傾向性。如果個性傾向性與價值觀一致,就會產生積極的態度,反之則產生消極態度。所以,態度也是學生價值觀的一種反映。
4.適應功能
人的態度是在對外部環境的適應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反過來又起著適應外部環境的作用。如兒童在交往活動中學會了什么樣的態度是會被同伴集體所接受的,那么反過來,這種態度又會讓兒童去適應不同類型的集體的交往活動。
☆❤☆❤☆❤☆❤☆❤☆❤☆❤☆❤☆❤☆❤☆❤☆❤☆❤☆❤☆❤☆❤☆❤